昌邑市加强非遗保护留住那抹“乡愁”
为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保留住传统的习俗、技艺,昌邑市不断扩大宣传,提高群众对非遗的认识,加大对非遗的普查和扶持力度,努力培养和保护非遗传承人,保留民间技艺,保护乡村景象,让人们看得见历史,留得住乡愁。
一、加强宣传,提高全市人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昌邑市文化局立足本职工作,利用新媒体微信平台和文化局网站,宣传介绍有关我市非遗项目及非遗活动,在昌邑电视台《昌邑360》、《潍水两岸》等栏目开辟专栏宣传报道非遗传承人的传承故事,并通过举办各种非遗活动,让我市老百姓能够亲身了解我市非遗的传统技艺,每年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的宣传展示活动,充分展示我市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成果。多次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深入社区、机关、学校进行传统手工技艺展示活动,受到我市人民一致好评,提高了全市人民对非遗的认识。
二、完善体系,加强对全市非遗的普查与扶持
为了进一步保护和继承非遗,昌邑市文化局多次进行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类民俗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生存环境和保护现状,并对散落在各镇(街区)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形成了一批以柳疃丝绸、小章竹马、大窑土陶、孙
膑崇拜等传统民间技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同时市文化局加强非遗传承基地建设,分别设立了昌邑剪纸、小章竹马、郭家庄打秧歌、柳疃丝绸、大窑土陶、乾隆杯酒传统酿造技艺等6大传习基地(所)。其中5处被评为潍坊市级传习所(教育基地)。新建中国柳疃丝绸博物馆、乾隆杯酒文化博物馆、砖雕艺术陈列馆,建成后将成为文化展示、活态传承、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非遗传习中心。
三、注重传承,有效促进非遗薪火相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的,无形的,往往依附于其传人的继承,许多民间、民族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传人一旦消亡,这种无形的文化也将随之消亡。针对此现象昌邑市政府专门下文公布小章竹马传承人马振华、昌邑剪纸传承人王锡芝等14名传承人加强培养保护,并且统一组织对60岁以上的、潍坊市级以上的非遗传承人进行免费体检,详细了解传承人的身体状况,时刻关注他们的健康与生活。同时昌邑市文化局不断拓展传承思路,加大传承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非遗传承人“师徒相授”,多次开展非遗培训班培养更多的传承人,促进非遗薪火相传,从而有效的传承、保护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