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之窗 - 天南地北昌邑人

烧大牛 祭海神 感受祈福中的年味


发布时间:2017/2/17 | 来源: | 点击次数:743

  对中国人而言,一年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春节。从除夕子时到正月十五,都算是过年。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过年有很多讲究,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的延续至今形成了具有地域色彩的民俗活动,既增添年味和喜庆,也带来祝福与祈愿。

  烧大牛 祭祀孙膑祈福

  正月十四一大早,记者一行驱车赶往龙池镇瓦城孙子庙,刚进入村前的主道路,就被涌动的车流人流拦住了。只能下车前往现场。远远地,一座通体金黄的独角牛屹立孙子庙前的广场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这个15米长、10米高的大牛显得格外高大神气。

  据了解,龙池镇瓦城及附近村庄曾是战国著名军事家孙膑的食邑。据《昌邑县志》记载:“孙子庙,在县西北三十里瓦城社。孙膑仕齐,食邑于此,故祠之。宋熙宁四年重修。”因此,龙池镇瓦城及附近村庄一直保留着正月十四祭祀孙膑的仪式,虔诚地供奉着孙膑,寄托着祈求他保佑年景风调雨顺、全家福寿安康的美好愿景。

  在一系列祭祀仪式中,“烧大牛”是其中最精彩的部分。相传大牛是孙膑的坐骑,因此人们通过“烧大牛”表达着对孙膑的崇敬和缅怀。说是“烧大牛”,还包括扎大牛、游大牛、祭大牛、摸大牛等一系列相对完整的表演仪式。在这之前要准备木头、竹子和纸制作材料,经过半个月的筹备和扎制,因此,一进腊月各项准备活动就开始忙活了。

  由于一些原因,瓦城的大庙曾被拆毁,相关的表演活动衰弱了一段时间,直至今年孙子庙修建才重新复兴。而十里外的都昌街道双台社区的东永安村却将正月十四烧大牛的习俗传承了下来,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正月十四这天,大牛会在庙会上登台亮相,大牛抬出来以后,将举行一个简单的启动仪式,由村民抬着大牛沿着村内路巡视直至庙西侧的台地上,等待时辰烧掉。

  多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摸摸牛头,吃喝不愁;摸摸牛腚,一生没病”的说法。因此,每年“烧大牛”时,村民们都会争先恐后的“摸大牛”并拍照留念。为了讨吉利,有的甚至驱车几十公里一家老小齐上阵。父母将孩童举过头顶,只为能够一睹庙会盛况,亲手摸到牛尾。

  临近正午时,大牛被焚烧。在人们心里,“烧大牛”意味着烧去了一年的病苦和灾难,憧憬着吉祥和瑞气的到来。如今,“烧大牛”作为一项当地非常有名的民俗活动,已被列入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祭海神 渔民喜盼丰收

  大海是渔民们赖以生存宝库,每年正月十五,也是我市下营港附近渔民们迎海神祈丰年的传统日子。数千渔民齐聚下营港,扭秧歌,放烟花,各种民俗节目异彩纷呈,以此来祭拜海神,祈盼今年渔业生产有个好收成。

  一大早,下营渔港上早已彩旗迎风招展。附近的渔民们赶早吃完早饭穿戴一新,表演节目的渔民更是换上节日盛装,三三两两或嬉闹着、或吆喝着涌向渔港,争先来选个好看场。

  按照渔民习俗,渔港上供上三牲祭品,点燃香烛纸仪,随着几通鼓响过之后,祭海祈福仪式正式开始了。一时间场上锣鼓、鞭炮齐鸣,各色礼花在空中绽放。各渔村的特色节目也纷纷登场,渔民们载歌载舞迎接海神的到来。

  待活动进入高潮时,渔民们开始将扎制的大船发送祈福,秧歌队、高跷队围成大圆,把几艘船团团围住。在锣鼓、鞭炮声中,渔民们手持火把分别把大船点燃,一瞬间火光冲天,船只带着渔民们的美好心愿升上蓝天。

  祭海祈福活动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下午两点左右,通过这种祭海的方式,不仅表达着渔民们对大海的敬重,也寄予了他们在新的一年里,祈求风调雨顺、满载而归的美好愿望。

版权所有:南地北昌邑人 数据镜像:追梦阳光动力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作信息分享作用,不代表本站认可该立场。如有异议,可以联系本站邮箱。me(AT)dongsk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