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武将军高殿鳌
发布时间:2018/9/22 21:06:19 | 来源:昌邑之窗 | 点击次数:2024
前官庄村为山东昌邑柳疃镇一个有着五百年厚重人文历史的古村落,自三世祖至民初,这里先后出现诰授二品官员多名、敕封五品以下大小官员等共计六十余人,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特别是在清代,更是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代武功将军高殿鳌出身于该村显赫几世的武将世家,在当时可谓声名远播,威震朝野。
高殿鳌像(高凤悟绘)
高殿鳌曾祖父高文璘为诰封二品武显大夫,祖父二品大员高志唐更是一员虎将,为康熙甲午(1714)科武举,荣登雍正癸卯(1723)科武进士,自幼习武,技压群雄。清乾隆年间台湾平叛,大获全胜,受到乾隆皇帝褒奖,留下英名“飞刀高志唐”。青出于蓝胜于蓝,武将世家至高殿鳌一代,更是风生水起,威风八面。
据《高氏族谱》载:高殿鳌“世兰次子行五,字魁先,号甘泉,生于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初一日酉时,卒于咸丰五年十月十三日酉时,享年八十一岁。乾隆五十九年甲寅恩科举人第十二名,嘉庆元年丙辰恩科进士第二十七名,殿试三甲第一名,钦点御前侍卫分守乾清门行走,三年初授福建泉州陆路提标后营守备,军政卓异......”
据史料记载:高殿鳌十八岁中举,获嘉庆元年殿试三甲第一名时年方二十。嘉庆元年农历十月初十殿试后,高殿鳌等又于十九日在侍卫大臣带领下,被嘉庆皇帝重新召见。在清代,“乾清门行走”,“御前行走”隶属于侍卫制度中的一部分,因接近皇帝,地位显赫,升迁容易。历史上和珅、肃顺、索额图等名臣皆出自御前侍卫,高殿鳌可谓少年英才,春风得意。侍卫差满,殿鳌授福建泉州陆路提标后营守备,升任陕西榆林、延绥城守营都司。又升延绥左营游击。道光十年(1830年),升参将,朝廷诰授武义都尉。次年告病回籍。咸丰四年(1854年)甲寅,高殿鳌中武举已六十年,重赴鹰扬筵。咸丰五年(1855年),奉上谕加副将衔,不久又诰授武功将军。同年卒。
自古英雄出少年,高殿鳌戎马一生,功绩卓异,成为大清时可圈可点的风云人物。
旧时达官贵人地位显赫,生活奢华,多为三妻四妾,而高公殿鳌却为一句曾经的诺言,一生只娶一妻范氏,且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可谓真君子也。
话说当年殿鳌进京赶考,早早收拾停当,天不亮就踏上行程。殿鳌与书童行至林间小道,天色朦胧,道旁露水打湿衣襟,树枝横斜,殿鳌伸手拨弄,猛听得树丛中传来猫头鹰的叫声,殿鳌心中很是不悦,心想:京城远隔千里,路途遥遥,风餐露宿,只为求取功名。谁知刚出门不远就听到“夜猫子”叫,甚是晦气,这次赶考怕是凶多吉少,与其盲目而去,不如打道回府!于是,一行人掉头返回。回到家里,垂头丧气,坐在一旁闷闷不乐。丫鬟纳闷,上前询问,殿鳌一五一十说明原因。丫鬟觉得少爷武功高强,理应早取功名,报效国家,与其放弃,实在可惜。于是,灵机一动,遂上前劝解道:“少爷息怒,依我看,少爷应立刻启程,赴京赶考。”
“此话怎讲?”
“‘毛头狮子来报喜,头名状元就是你’,少爷尽管放心赶考才是!”殿鳌思忖片刻,猛然击掌道:“借你吉言,别说是高中状元,即便是中了进士也是你的头等功劳,待我回来定娶你为妻!”
丫鬟答道:“我一个下人,怎高攀得起?”
殿鳌答道:“大丈夫一言既出,绝无悔改!”
后高殿鳌殿试三甲第一,履行诺言,父亲世兰反对无果,殿鳌终生只娶范氏一人为妻。
和珅乃清中期权臣,坊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据前官《高氏家传》记载: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九,嘉庆皇帝特派高殿鳌随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等查抄和珅家产,殿鳌眼见和珅富可敌国的奢华,震惊之余又生义愤,着力亲为,为国除害。显赫一时的权臣和珅,由贫困少年靠着才华坐上高位,但是没能抵得住金钱的诱惑,大肆贪污受贿,极度敛财,最终落了个白绫赐死,巨额家产充公的下场。
铲除蛀虫,国库充盈。嘉庆皇帝龙颜大悦,于嘉庆四年十一月授殿鳌福建泉州陆路提标后营守备,自此开启了他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的传奇人生。
关于殿鳌抄和珅,还有一个故事至今流传民间。一八四六年(道光二十六年),高殿鳌解甲归田十五年,儿孙满堂的高殿鳌庆祝七十大寿,特地邀请戏班、说书艺人前往助兴。说书艺人说唱内容为抄和珅、拿国泰两大反贪故事,尽兴处,众人齐声喝彩。高殿鳌却在一旁微皱眉头,辩驳其中疏漏缪误之处,这令说书艺人大吃一惊,连忙拱手作揖问道:“老爷,您为何知道得如此详细?莫非......”
殿鳌微微一笑,随口答道:“这两件事我是否参与过,你来判定,如若猜对一件,我赏你一两银子。”
说书艺人忙应道:“老爷,这么说抄和珅、拿国泰,您都曾参与过?”
殿鳌仰天大笑道:“你猜对了一件____抄和珅,只能拿到了一两银子!”众人哄堂大笑。
咸丰四年(1854年)甲寅,高殿鳌高中武举已满六十年,受皇帝宴请,时已78岁高龄的高殿鳌进京重赴鹰扬筵。高堂之上,老将军身着御赐官袍,头戴纶巾,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谈笑风生,威风不减当年,在一群新科举人、进士中间,格外引人注目。
时逢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咸丰皇帝登基不久,国力衰退,列强四起,内外交困。国难思良将,看着眼前这位自己祖父嘉庆时期的武举人、武进士,此时已是白发苍苍,烈士暮年,想到60年一甲子过去,重赴鹰扬筵的老臣健在的已寥寥无几,咸丰帝百感交集,号令新科举人、进士效仿老将军,鞠躬尽瘁,精忠报国。席间,殿鳌借酒赋诗赠新君,咸丰帝感喟之余亲自向殿鳌敬酒并挥笔钦赐“綸衮耆勋”四字,交宫廷造办处制成御匾派人专程送往前官庄高殿鳌家中,高家叩拜御匾后,将其和当年乾隆皇帝御赐高殿鳌祖父高志唐写有“福禄寿考”字样的御匾一起悬挂于府邸东楼正堂。
据史料记载:高殿鳌十八岁中举,获嘉庆元年殿试三甲第一名时年方二十。嘉庆元年农历十月初十殿试后,高殿鳌等又于十九日在侍卫大臣带领下,被嘉庆皇帝重新召见。在清代,“乾清门行走”,“御前行走”隶属于侍卫制度中的一部分,因接近皇帝,地位显赫,升迁容易。历史上和珅、肃顺、索额图等名臣皆出自御前侍卫,高殿鳌可谓少年英才,春风得意。侍卫差满,殿鳌授福建泉州陆路提标后营守备,升任陕西榆林、延绥城守营都司。又升延绥左营游击。道光十年(1830年),升参将,朝廷诰授武义都尉。次年告病回籍。咸丰四年(1854年)甲寅,高殿鳌中武举已六十年,重赴鹰扬筵。咸丰五年(1855年),奉上谕加副将衔,不久又诰授武功将军。同年卒。
自古英雄出少年,高殿鳌戎马一生,功绩卓异,成为大清时可圈可点的风云人物。
旧时达官贵人地位显赫,生活奢华,多为三妻四妾,而高公殿鳌却为一句曾经的诺言,一生只娶一妻范氏,且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可谓真君子也。
话说当年殿鳌进京赶考,早早收拾停当,天不亮就踏上行程。殿鳌与书童行至林间小道,天色朦胧,道旁露水打湿衣襟,树枝横斜,殿鳌伸手拨弄,猛听得树丛中传来猫头鹰的叫声,殿鳌心中很是不悦,心想:京城远隔千里,路途遥遥,风餐露宿,只为求取功名。谁知刚出门不远就听到“夜猫子”叫,甚是晦气,这次赶考怕是凶多吉少,与其盲目而去,不如打道回府!于是,一行人掉头返回。回到家里,垂头丧气,坐在一旁闷闷不乐。丫鬟纳闷,上前询问,殿鳌一五一十说明原因。丫鬟觉得少爷武功高强,理应早取功名,报效国家,与其放弃,实在可惜。于是,灵机一动,遂上前劝解道:“少爷息怒,依我看,少爷应立刻启程,赴京赶考。”
“此话怎讲?”
“‘毛头狮子来报喜,头名状元就是你’,少爷尽管放心赶考才是!”殿鳌思忖片刻,猛然击掌道:“借你吉言,别说是高中状元,即便是中了进士也是你的头等功劳,待我回来定娶你为妻!”
丫鬟答道:“我一个下人,怎高攀得起?”
殿鳌答道:“大丈夫一言既出,绝无悔改!”
后高殿鳌殿试三甲第一,履行诺言,父亲世兰反对无果,殿鳌终生只娶范氏一人为妻。
和珅乃清中期权臣,坊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据前官《高氏家传》记载: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九,嘉庆皇帝特派高殿鳌随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等查抄和珅家产,殿鳌眼见和珅富可敌国的奢华,震惊之余又生义愤,着力亲为,为国除害。显赫一时的权臣和珅,由贫困少年靠着才华坐上高位,但是没能抵得住金钱的诱惑,大肆贪污受贿,极度敛财,最终落了个白绫赐死,巨额家产充公的下场。
铲除蛀虫,国库充盈。嘉庆皇帝龙颜大悦,于嘉庆四年十一月授殿鳌福建泉州陆路提标后营守备,自此开启了他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的传奇人生。
关于殿鳌抄和珅,还有一个故事至今流传民间。一八四六年(道光二十六年),高殿鳌解甲归田十五年,儿孙满堂的高殿鳌庆祝七十大寿,特地邀请戏班、说书艺人前往助兴。说书艺人说唱内容为抄和珅、拿国泰两大反贪故事,尽兴处,众人齐声喝彩。高殿鳌却在一旁微皱眉头,辩驳其中疏漏缪误之处,这令说书艺人大吃一惊,连忙拱手作揖问道:“老爷,您为何知道得如此详细?莫非......”
殿鳌微微一笑,随口答道:“这两件事我是否参与过,你来判定,如若猜对一件,我赏你一两银子。”
说书艺人忙应道:“老爷,这么说抄和珅、拿国泰,您都曾参与过?”
殿鳌仰天大笑道:“你猜对了一件____抄和珅,只能拿到了一两银子!”众人哄堂大笑。
咸丰四年(1854年)甲寅,高殿鳌高中武举已满六十年,受皇帝宴请,时已78岁高龄的高殿鳌进京重赴鹰扬筵。高堂之上,老将军身着御赐官袍,头戴纶巾,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谈笑风生,威风不减当年,在一群新科举人、进士中间,格外引人注目。
时逢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咸丰皇帝登基不久,国力衰退,列强四起,内外交困。国难思良将,看着眼前这位自己祖父嘉庆时期的武举人、武进士,此时已是白发苍苍,烈士暮年,想到60年一甲子过去,重赴鹰扬筵的老臣健在的已寥寥无几,咸丰帝百感交集,号令新科举人、进士效仿老将军,鞠躬尽瘁,精忠报国。席间,殿鳌借酒赋诗赠新君,咸丰帝感喟之余亲自向殿鳌敬酒并挥笔钦赐“綸衮耆勋”四字,交宫廷造办处制成御匾派人专程送往前官庄高殿鳌家中,高家叩拜御匾后,将其和当年乾隆皇帝御赐高殿鳌祖父高志唐写有“福禄寿考”字样的御匾一起悬挂于府邸东楼正堂。
高殿鳌书房中还有一块匾额,上书“富贵寿考”四字,为道光举人张芸台所题,此匾大意是殿鳌戎马一生,镇守陕西榆林多年,屡立战功,雄姿英发,如“汾阳王”再世,祈愿富贵长寿,乐享天年。由于年代久远,匾上字迹已经模糊,但依稀可辨往日之风采。拂去岁月的烟尘,斑驳陆离的匾额之上,似乎让人感受得到江河流淌、山川悠然。岁月的辉光穿越时空,向人们诉说曾经的辉煌。这些珍贵的文物,历经朝代更迭、重重浩劫,得以留存至今,昭示后人,实在是一件幸事。
殿鳌外祖父乃陕西延绥官宦,殿鳌镇守陕西榆林时,被当地人称作“汾阳王再世”,(汾阳王郭子仪,唐朝武举人,平定安史之乱功臣)查高氏族谱,高殿鳌出现两次“卓异”,可见其表现非同一般。殿鳌在驻守陕西榆林时立功,眼部受伤,患有眼疾。1831年。高殿鳌告病回籍,颐养天年。
殿鳌外祖父乃陕西延绥官宦,殿鳌镇守陕西榆林时,被当地人称作“汾阳王再世”,(汾阳王郭子仪,唐朝武举人,平定安史之乱功臣)查高氏族谱,高殿鳌出现两次“卓异”,可见其表现非同一般。殿鳌在驻守陕西榆林时立功,眼部受伤,患有眼疾。1831年。高殿鳌告病回籍,颐养天年。
解甲归田后的高殿鳌乐善好施,捐资助学,为乡邻所拥戴。他曾出资并主持立高氏祖茔碑;《昌邑县志》载:道光二十七年重修凤鸣书院,高殿鳌捐资三百缗;咸丰元年,他出资在村中修建高氏祠堂,现已拆毁。旧日祠堂门前的两块上马石,至今还躺卧于村后小桥头,仿佛时光有意遗留下来的信物,为后人所敬仰。
鹰扬筵后第二年(咸丰五年,1855年)殿鳌病重上报朝廷,当时山东巡府张亮基专折具奏咸丰帝:殿鳌老臣功高,应予褒奖。咸丰闻讯殿鳌病重,亲派御医为其医治,然已病入膏肓,无力回天。高殿鳌,这位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的老臣于咸丰五年十月十三寿终,享年八十一岁。
鹰扬筵后第二年(咸丰五年,1855年)殿鳌病重上报朝廷,当时山东巡府张亮基专折具奏咸丰帝:殿鳌老臣功高,应予褒奖。咸丰闻讯殿鳌病重,亲派御医为其医治,然已病入膏肓,无力回天。高殿鳌,这位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的老臣于咸丰五年十月十三寿终,享年八十一岁。
殿鳌的碑身铭文
高殿鳌辞世后葬于村后“官墓田”,高大的龙头碑雕刻精美,盘龙舞动,威武庄严,引人注目,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墓主人叱咤风云、威名赫赫的一生。高殿鳌诰命碑文(残)载: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重干城,特赉褒扬之典;功高营卫,式膺殊渥之施,载沛镇标。左营游击高殿鳌,英猷克矢,武力维宣,抚恤师徒,广仁风于甲,已周国家盛事。开惠攸颁,徽章宜锡。兹以乙卯科重赴鹰扬宴……
咸丰五年十月初三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重干城,特赉褒扬之典;功高营卫,式膺殊渥之施,载沛镇标。左营游击高殿鳌,英猷克矢,武力维宣,抚恤师徒,广仁风于甲,已周国家盛事。开惠攸颁,徽章宜锡。兹以乙卯科重赴鹰扬宴……
咸丰五年十月初三
时光流转,历史的云烟散尽,武将世家名垂史册,给五百年古村涂抹着璀璨的一笔。正可谓:卧虎藏龙楼官庄,三世忠烈震朝纲。汾王再世传佳话,一代武将威名扬! (昌邑作协 高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