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之窗 - 天南地北昌邑人

非遗昌邑之郭家庄打秧歌


发布时间:2018/3/4 10:45:26 | 来源:昌邑之窗 | 点击次数:909

每年的正月初四,昌邑柳疃郭家庄都要上演精彩的秧歌戏,当地村子里都称其为“打秧歌”。


郭家庄打秧歌是该村郭姓十一世孙秀才郭完(1739——1819),于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编写完成的。


郭完自幼聪慧好学,博学多才。有一年遇大海潮,昌邑北部颗粒无收,郭完迫于生计,流落到平度一家私塾,执教糊口。当地人见他寒酸,甚为鄙视,多方为难。为了露一下自己的学识功底,郭完在教书之余写下了这部秧歌戏。


据说,郭完将秧歌戏编了十二排,编完后,便托一个本村人捎回老家。但捎本的人只把 上半部给了郭家庄,却将下半部六排变卖到胶南去了。胶南一带在清末民初也盛行这种曲调和表演形式的秧歌戏,据说那便是郭完的下半部剧本。


前半部秧歌戏,在郭家庄流传下来。 每年农历正月,老人们便组织村里的好事者,分派角色,背熟台词,在周边村子上演,以此寓教于乐群众,增加节日气氛,并与赌场争夺青年。就这样,一直流传了200多年。


郭家庄秧歌戏共有 11个角色,分为六排。头排一人,称“秧歌芯子”,二排是尼姑与和尚,三排为渔翁和渔婆,四排为秀才和丑妇,五排为货郎与“蜡花”,六排是回回与达婆。


这样从头排至六排,依次演唱一遍之后,便更换演唱内容。忽而是梁祝姻缘,忽而是牛郎织 女,许仙白蛇,不一会又变为“水浒”、“西游”、“说唐”中的故事,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其 大意都是劝人安分守已,不要贪图酒色财气。整个秧歌戏,长达一百多句唱词,内容庞杂。


从郭家庄打秧歌唱词可以看出,作者郭完曾受昆曲和鼓书影响,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 唱词虽然没有形成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但是通过杂七杂八的历史故事和一些哲理性的说教,道出了作者的满腹经纶和丰富的历史知识。





版权所有:南地北昌邑人 数据镜像:追梦阳光动力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作信息分享作用,不代表本站认可该立场。如有异议,可以联系本站邮箱。me(AT)dongsk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