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里老街到昌邑N大怪
近日,有幸拜访了董家城后村董法秀老先生,老人谈起老县城的城墙、街道和商号,历历在目。数十年昌城巨变,老城的印痕却依旧藏在人们的记忆里。于是,把董老记忆中的老县城绘制下来,共忆昔日街巷。
上图:根据董法秀老先生回忆整理
到上世记的七十年代初,昌邑县城依旧很小,当时就有调侃县城之小的顺口溜:“一条马路三盏灯,一个喇叭满城听。”其中,一条马路是指从水利局到市立院向西到被服厂的那条柏油路,三盏路灯是在现被服厂西(老邮电局门前)一盏路灯,老城关医院门前有一盏,现县府街的东头有一盏。一个喇叭是县广播站的一组大喇叭。
上图:根据赵仲泉、董绍龙、孙建华等人回忆整理
不过县城的街巷商店还是有了一些变化。七十年代中期,百货大楼和人民剧院开建,解放路铺上了柏油路,并向城里街以北延伸。记得百货大楼因为好几年盖不起来,还被编进了昌邑N大怪之一。
记的当时坊间流传如下几怪:
邮电大楼盖郊外(即今北海路与利民街路口移动公司位置,当时该地段还属郊外。)
剧院露着耶勒盖,(昌邑方言,指人的前额,老剧院的前脸是两层,露出了剧场的屋脊。)
图书馆鼓出来,(当是的图书馆是平房,比其它房子更靠近大路。)
服务楼三级奏了两级盖(就是上图第二旅馆、照相馆和理发馆所在房子,当时建筑有三层的高度,但却盖了两层。)
县委大楼楼梯在楼外,(县委二层办公楼,上二楼得走外楼梯。)
百货大楼不如梧桐芽子长的快。(因受资金的限制,一直到了七十年代末才完工。)
进入了八十年代后,昌邑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城区不但向外延伸了几条街道,还增添了不少建筑院落。于是,喜欢调侃的昌邑乡亲又编出了新的N大怪:
龙宫里面卖青菜,(是说西关大棚市场,牌坊后面有两条巨龙的图案。)
紫禁城里织麻袋(麻纺场的大门是仿古建筑,周边的围墙涂有紫红色。)
姑子庵里育后代(即今天的市府街市直幼儿园,因是青砖古建,似庙宇。)
体育场开会腚朝外(指主席台靠北海路)
光着腚穿皮鞋(北海路一中老校刚建成新大门时,人们讽刺学校唯有个气派的大门,校舍却是陈旧的。)
建筑公司把门藏起来(要绕好几个胡同才能找到)
如今,如上的那些顶着“怪”帽子建起来的院落,好多再次消失在我们的视线,被更新的建筑群所代替。尽管昌邑城在调侃中长大,但这个发展和被调侃的过程,无不体现了昌邑经济的持续向好,和昌邑人侃政的诙谐智慧。
(昌邑N大怪顺口溜根据赵仲泉先生回忆整理)
昌邑县第一饭店
昌邑县第二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