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之窗 - 天南地北昌邑人

游子宝栋游齐西 昌邑古村留印记


发布时间:2016/8/10 10:16:21 | 来源:昌邑之窗 | 点击次数:647

陕西昌邑村游子李宝栋推着在秦川大地上收获的麦子,一路赶回山东昌邑寻根认祖。他推的是几代人百余年的思乡情怀,走的是祖辈当年的艰辛移民路。

乡音犹在,旧宅难寻,宝栋踏上故土,看到的是一拍拍整齐的房舍和一条条洁净的街道。先辈居所已难觅影子。



龙池镇党委政府获悉宝栋重走先辈移民路,推粮徒步回故乡的消息,数次致电昌邑之窗,热忱邀请宝栋去龙池齐西古村参观交流。(上图:赠送宝栋先生龙池剪纸)



当年日寇入侵中华,但陕西关中地区并没有遭受倭寇蹂躏。因陕西北有黄河天堑,南有潼关天险和秦岭山脉阻挡,尽管商洛地势平坦,却成了成了一个口袋入口,于是日寇从未敢冒进关中。所以,生长于关中平原的宝栋只是从书本上了解过一些日军冒犯我中华的历史。

宝栋来到龙池抗日展馆,看到昌邑人抵御日寇的事迹、遗迹,渤海走廊抗日武装所用过的物件,感触颇深。



离开展馆时,宝栋在留言簿上留下了游子对家乡人民抗日救国、建设新家园的敬仰笔墨。




齐西正在恢复古村当年的环村水系,一处精致的昌邑小江南初见雏形。宝栋在大家的陪同下跨过拱桥进入村落。



参观了制盐博物馆,宝栋惊叹故乡昌邑竟是历朝食盐供应的发源地,这里的食盐流向了大江南北的家庭中,作为必须的菜肴佐料,端到了家家户户的餐桌上。


齐西古村,留住了昌邑人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是昌邑古民居的活化石。宝栋从这里看到了家乡人民当年的院落是什么样子,更深刻的了解了祖辈的起居生活。作为在旅游职业学院教书的他,更敬佩当地政府对古民居的保护力度,当地开发乡村旅游的思路也给了他很多启发。




古村茶馆里,宝栋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旅游业的认知,与龙池镇许增贤书记进行了愉快的交流,并对齐西古村的旅游规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齐西古村不但保留了传统丝织工艺,还保留了海草软黄金——黄蓿菜包子的民间美食榨制工艺。在古村南街西首,还有一家坚持经营的传统磨房。



这家磨房用老式工艺磨出来的五谷杂粮,保留了从田埂里带来的浓浓麦香和五谷味道,实在是做八宝粥、五谷饭的上乘佳品。



该磨房的“深加工产品”当属杂粮炒面了,凡是来磨房买过他们炒面的市民,都被那缕香味勾起了七八十年的回忆。在当年,炒面那可是农家自制的“熟食奢侈品”,不用蒸煮,随时拌点凉开水就能食用,浇点热水就是麦粉汤。

齐西之行,宝栋不但感受了老家人过去居住的房舍院落,还获赠了老家传统磨房磨制的杂粮和炒面。他数千里推粮回家,让乡亲们品尝到了陕西昌邑人耕作收获的小麦所蒸出的饽饽是什么味道;今天,他又要把昌邑人传统工艺磨出的粮食带回陕西,让陕西的昌邑村民品尝到老家的味道。



8月9日一早,一辆“陕A”牌照的商务车来昌把游子宝栋接回了陕西。傍晚时分,宝栋回到西安阎良,等待他的是期盼的乡亲和鲜花锣鼓。




乡亲们期盼宝栋归来后说说家乡的样子,家乡的文化,家乡的经济,他们想知道家乡的一切,宝栋俨然成了他们的乡情大使。


版权所有:南地北昌邑人 数据镜像:追梦阳光动力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作信息分享作用,不代表本站认可该立场。如有异议,可以联系本站邮箱。me(AT)dongsk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