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之窗 - 天南地北昌邑人

陕西昌邑村举办新春蒸饽饽大赛


发布时间:2016/2/3 23:18:56 | 来源:昌邑之窗 | 点击次数:708

    2月3日(腊月二十五日)上午,陕西西安阎良区昌邑村——三合村举办了一场充满喜庆氛围的“送春联,蒸饽饽,迎新春”活动。阎良区山东移民后裔、著名书法家马兴斌、宁本立先生现场书写春联赠与乡亲们;阎良昌邑籍艺术家、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雕刻技艺传承人焦连生送来一副新创作的皮影作品——龙凤呈祥,向乡亲们恭贺新春;陕西省作协专职副主席齐雅丽、省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陈爱美等山东籍名人应邀参加了该次活动。

    西安阎良区三合村是散落在秦川平原上的几十个昌邑村之一。该村人口1600余人,多为昌邑及与昌邑交界处的几处高密村庄移民后裔,村中昌邑移民多来自昌邑高阳街、大庄丶北孟街、小南孟等村。这些当年一路徒步来陕糊口创业的昌邑先辈,不仅传承保留了昌邑方言,还沿袭了老家的居住和饮食文化。

    百年前的先辈冲着一句“西安府,好碾子,一日三遍大卷子(杠子馍)”的民谣来陕谋生,但当他们盖起了自己房舍、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以后,却没忘记在老家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的大饽饽。老家的大饽饽比陕西当地的白馍更大更圆更筋道,就如昌邑村的咸鱼和腌鸡蛋,是陕西当地人垂涎的山东美食。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的今天,昌邑村里的女主人们每到春节前夕都会盘在炕头上柔面发饽饽。和村子有亲戚的陕西当地人总会忍不住前来品一下飘着麦香味的山东大饽饽,少不了也要带几个回村子炫耀一下。用陕西当地人的话说,就是"山东人的大饽饽热着吃揭层层,凉着吃掉渣渣。"

    据阎良区政协文史委干部、阎良区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会长阎良李飞讲,1906年,他曾外祖父焦乐明领着他外祖父的两个哥哥焦致钱和焦致金从昌邑北孟大庄步行33天,跋涉2000多里来到陕西阎良三合村扎根创业,两年后他外祖父焦致和出生,至今村中焦乐明的后裔已70余人。先辈留下的习惯,村里每年夏收后,头茬面粉蒸成饽饽,都要到先祖坟前祭拜,向先人报告丰收的喜讯,称之为“上新麦子坟”。除夕夜,家堂前的供桌上更少不了大饽饽。遇到婚嫁迎娶、添丁加口的喜事时,也会蒸上一锅饽饽,送与亲家报喜,称之为喜饽饽。

    为了展示推介关中山东移民的这一特色民俗文化,阎良区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联合三合村村委会举办该次了“送春联,蒸饽饽,迎新春”活动。过年蒸饽饽,融入了山东移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对先辈的无限怀念,对齐鲁文化的传承弘扬。三合村村主任刘昆仑(祖籍昌邑北孟街)说,大饽饽作为山东庄的特色美食,将其商品化,摆上更多陕西当地人的餐桌,是三合村人多年的夙愿。该次新春蒸饽饽大赛,就是打造三合村“山东大饽饽”特色美食品牌的良好开端。   



昌邑焦氏族谱上记录着族人迁往陕西的年份和村庄


正是这些念念不忘故乡的老人将家乡习俗代代传承下来








新春乡情对联:“创业西秦新事业  不忘东鲁旧家风”


阎良区三合村口

版权所有:南地北昌邑人 数据镜像:追梦阳光动力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作信息分享作用,不代表本站认可该立场。如有异议,可以联系本站邮箱。me(AT)dongsk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