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沿潍河、跨潍河发展战略启动
发布时间:2014/6/1 18:08:35 | 来源:昌邑之窗 | 点击次数:822
以水为魂绘蓝图
昌邑市南靠峡山水库,境内大型河流潍河纵贯南北,全长64公里,水域宽展,是潍坊人民的母亲河。另有20多条内河纵横交织、汇流入海。昌邑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11.9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99立方米,仅为全省的四分之一,属极度缺水地区。
近年来,昌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理念,总揽滨海昌邑发展大局,初步构建起滨海昌邑沿潍河、跨潍河发展的总体框架。去年以来,确立了“以水为魂,突破滨海”的昌邑发展新举措,启动了新一轮沿潍河、跨潍河发展战略,规划建设沿河高效生态农业观光区、生态园林宜居区、潍水长廊旅游带、百里林果基地、滨河休闲渔业区等产业和文化基地,为加快推进滨海昌邑大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治理险工得安澜
俗话说,“冲了洪崖口,昌邑、潍县跟着走”,“开了吴家漫,昌邑、寒亭去一半。”潍河洪崖口、吴家漫两大险工一直是昌邑的心腹之患。5月27日,记者从昌邑市水利局了解到,为彻底消除沿河群众“身临险河”、“身处险境”的隐患,昌邑市对潍河险工险段逐步进行了高标准综合治理,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投资建设了潍河洪崖口、吴家漫两大险工加固工程,彻底消除了潍河历史上最大的险工隐患。
在潍河景观大堤工程现场看到,堤顶路硬化、边坡护砌、景观码头等工程已经完成。潍河城区段将成为集防洪安全、交通保障、城市美化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滨河水利景观带。
昌邑地处沿海,由于海底坡度小,每遇台风暴潮袭击,北部沿海居民必受侵扰之苦。昌邑市水利局近年来组织维修加固了潍东、潍西防潮堤,构筑起了坚固的海岸新长城,不仅有效保护了沿海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开发和促进了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
昌邑市按照生态水利建设总体布局,累计投资95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潍河城东橡胶坝、金口橡胶坝、柳疃橡胶坝和城北橡胶坝。加之原建的潍河防潮蓄水闸,在潍河下游形成了“一闸四坝”梯级拦蓄的河道型平原水库格局,不仅为两岸工农业生产用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同时有效补充了地下水,改善了水环境,发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小农水到饮用水,农村水利在发展
以发展民生水利、保障饮水安全、促进人水和谐为重点,昌邑市大力开展小农水重点县和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实现了农村水利新突破、大发展。
2009年8月,昌邑市成功申报了全国第一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2012年8月,昌邑市又成功申报了全国第四批小农水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项目。
2012年以来,昌邑市从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际出发,确立了由“一镇一网”向“一市两网”梯次推进的发展思路。2012年,昌邑市投资7000万元解决了南部275个村21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融资1.2亿元开工建设的昌南水厂目前已全部竣工并投入运营,覆盖围子、石埠、饮马、北孟4个镇街区320个行政村28.6万人,昌邑市已实现“一市两网”;投资580万元建设了昌邑市农村饮水安全信息调度中心和农村公共供水水质检测中心,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在实现“一市两网”的基础上,昌邑市加大投入,加快老旧主支管网、村内管网的改造力度,将88个单村或联村供水的村庄全部纳入昌南水厂或自来水公司,并加强水质监测,年内集中供水工程覆盖率达到100%,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农村饮水安全标准,确保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卫生水、健康水。
执法管理敢亮剑,确保生态建设成果
昌邑市水利局的工作人员说,昌邑市在强力执行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标准的基础上,将水资源论证作为相关规划与项目建设批准实施的前置条件,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建设,强化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同时,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将限制入河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
据介绍,2013年,昌邑市成立了水政监察大队,并在10处镇街区成立了水政监察站,各村设立村级执法联络员,形成了完善的市、镇、村三级水政执法网络体系。同时,开展了城区自备井专项整治。在扎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同时,昌邑市制定出台了全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并于去年顺利通过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初步验收,成为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县。
昌邑市秉持“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按照“一河清泉水、一片绿化带、一道风景线、一条金堤岸”的生态水利建设布局,投资3.2亿元,将潍河城东橡胶坝至金口闸两岸建成了集美化城区、旅游观光、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潍河风情湿地公园和水利风景区。2008年8月,被水利部评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2年12月,被住建部评定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昌邑市南靠峡山水库,境内大型河流潍河纵贯南北,全长64公里,水域宽展,是潍坊人民的母亲河。另有20多条内河纵横交织、汇流入海。昌邑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11.9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99立方米,仅为全省的四分之一,属极度缺水地区。
近年来,昌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理念,总揽滨海昌邑发展大局,初步构建起滨海昌邑沿潍河、跨潍河发展的总体框架。去年以来,确立了“以水为魂,突破滨海”的昌邑发展新举措,启动了新一轮沿潍河、跨潍河发展战略,规划建设沿河高效生态农业观光区、生态园林宜居区、潍水长廊旅游带、百里林果基地、滨河休闲渔业区等产业和文化基地,为加快推进滨海昌邑大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治理险工得安澜
俗话说,“冲了洪崖口,昌邑、潍县跟着走”,“开了吴家漫,昌邑、寒亭去一半。”潍河洪崖口、吴家漫两大险工一直是昌邑的心腹之患。5月27日,记者从昌邑市水利局了解到,为彻底消除沿河群众“身临险河”、“身处险境”的隐患,昌邑市对潍河险工险段逐步进行了高标准综合治理,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投资建设了潍河洪崖口、吴家漫两大险工加固工程,彻底消除了潍河历史上最大的险工隐患。
在潍河景观大堤工程现场看到,堤顶路硬化、边坡护砌、景观码头等工程已经完成。潍河城区段将成为集防洪安全、交通保障、城市美化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滨河水利景观带。
昌邑地处沿海,由于海底坡度小,每遇台风暴潮袭击,北部沿海居民必受侵扰之苦。昌邑市水利局近年来组织维修加固了潍东、潍西防潮堤,构筑起了坚固的海岸新长城,不仅有效保护了沿海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开发和促进了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
昌邑市按照生态水利建设总体布局,累计投资95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潍河城东橡胶坝、金口橡胶坝、柳疃橡胶坝和城北橡胶坝。加之原建的潍河防潮蓄水闸,在潍河下游形成了“一闸四坝”梯级拦蓄的河道型平原水库格局,不仅为两岸工农业生产用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同时有效补充了地下水,改善了水环境,发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小农水到饮用水,农村水利在发展
以发展民生水利、保障饮水安全、促进人水和谐为重点,昌邑市大力开展小农水重点县和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实现了农村水利新突破、大发展。
2009年8月,昌邑市成功申报了全国第一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2012年8月,昌邑市又成功申报了全国第四批小农水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项目。
2012年以来,昌邑市从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际出发,确立了由“一镇一网”向“一市两网”梯次推进的发展思路。2012年,昌邑市投资7000万元解决了南部275个村21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融资1.2亿元开工建设的昌南水厂目前已全部竣工并投入运营,覆盖围子、石埠、饮马、北孟4个镇街区320个行政村28.6万人,昌邑市已实现“一市两网”;投资580万元建设了昌邑市农村饮水安全信息调度中心和农村公共供水水质检测中心,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在实现“一市两网”的基础上,昌邑市加大投入,加快老旧主支管网、村内管网的改造力度,将88个单村或联村供水的村庄全部纳入昌南水厂或自来水公司,并加强水质监测,年内集中供水工程覆盖率达到100%,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农村饮水安全标准,确保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卫生水、健康水。
执法管理敢亮剑,确保生态建设成果
昌邑市水利局的工作人员说,昌邑市在强力执行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标准的基础上,将水资源论证作为相关规划与项目建设批准实施的前置条件,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建设,强化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同时,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将限制入河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
据介绍,2013年,昌邑市成立了水政监察大队,并在10处镇街区成立了水政监察站,各村设立村级执法联络员,形成了完善的市、镇、村三级水政执法网络体系。同时,开展了城区自备井专项整治。在扎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同时,昌邑市制定出台了全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并于去年顺利通过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初步验收,成为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县。
昌邑市秉持“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按照“一河清泉水、一片绿化带、一道风景线、一条金堤岸”的生态水利建设布局,投资3.2亿元,将潍河城东橡胶坝至金口闸两岸建成了集美化城区、旅游观光、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潍河风情湿地公园和水利风景区。2008年8月,被水利部评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2年12月,被住建部评定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