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域旅游的昌邑画卷
漫步昌邑,水绿相依,四季如画。纵贯南北潍河东西两条堤顶路的全线贯通,将一个个分散的景点串联成线,移步皆景,潍河二百平方公里生态文化旅游长廊魅力初显,全域旅游的昌邑“蓝图”已然嬗变为眼前的美景。
近年来,昌邑市抢抓机遇,牢固树立大旅游格局,发力重点项目,举办系列旅游节会,文旅融合遍地开花,一幅景色旖旎的全域旅游美丽画卷正缓缓展现。
强筋健骨,项目建设渐入佳境
每年一届的梨花盛事尚未走远,梨花水镇项目已于近期正式开工建设,我市发展高端乡村旅游产业的锦绣华章,又翻开崭新的一篇。
该项目由北京视点文化传播公司、潍坊博陆文化旅游公司和昌邑市城投集团共同投资打造,投资30亿元,占地6500亩,计划用3年时间将“万福之地——梨花水镇”打造成为主题突出、中心辐射、山水相依、生态镶嵌,集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康养体验等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该项目共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重点做好康养医、梨花、潍水、矿坑“四篇文章”,目前,正在加紧施工,建成新景令人期待。
梨花水镇项目是昌邑市吸引省外资金发展旅游项目的亮点工程之一,与正在建设中的潍水田园综合体,共同入选山东首批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目前,两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项目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2018年,昌邑市不断加大重点景区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市区东部新建石湾文旅小镇项目,成为游客赏花游玩的好去处;在不断完善青山秀水度假区、绿博园、龙乡水韵千年古村等重点景区旅游项目设施的基础上,新建昌邑县委旧址、峻青文学艺术馆、火道知青馆、李福泽故居等成为新兴乡村旅游点,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纵贯昌邑南北的潍河东西两条堤顶路全线贯通,打造了水绿相依、景色旖旎的70公里绿色生态文化旅游长廊……四季如画,移步皆景,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景区犹如璀璨的明珠分布在潍水两岸,不仅成为昌邑市民休闲游玩的首选之地,更成为省内外游客的绝佳去处。
好戏连台,节会旅游深入人心
5月25日,第四届乡村旅游节暨第四届龙乡文化节开幕以来,节会举办地龙池镇热闹非凡。如今,这个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节会已然声名鹊起,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
龙乡文化节期间,不仅主会场游人爆满,周边的景点、餐饮等同样火爆。“这段时间,我们店店天天客满,有一阵子,几乎是一桌难求呢。”在镇驻地经营特色小餐馆的赵先生兴奋地向记者介绍道。
以节促销、以节促游。去年来,昌邑市相继启动了2018、2019文山潍水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先后举办了第九届山阳梨花节、第二届奎聚赏花会、昌邑市首届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昌邑市第二届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第三届乡村旅游节暨第三届龙乡文化节、第四届乡村旅游节暨第四届龙乡文化节、柳疃首届、第二届桑葚采摘节、大陆梨枣采摘节、山阳大梨采摘节、奎聚山楂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唱响了昌邑四季旅游歌,极大地活跃了旅游市场。
文山潍水系列文化旅游活动的持续升温,凝聚了人气,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昌邑旅游品牌已渐渐深入人心,一批与之相关的旅游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预计今年上半年,昌邑市共接待游客230.3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27.21亿元,同比增长12.63%和14.85%。”
文旅融合,潍水画廊谱写新篇
漫步奎聚石湾文旅小镇的非遗传承工作室,不觉沉醉于传统技艺所展现的文化魅力;步入龙池红色文化收藏馆,令人目不暇接的“红色印记”正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让红色教育世代相传……潍水两岸,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经过深度挖掘和精心打造,不仅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增添一道亮丽风景,更成为昌邑市旅游的一抹亮色,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近年来,昌邑市依托得天独厚的特色文化资源,全力做好文化旅游发展这篇大文章,深入推进非遗项目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2018年,完成了卜庄姜泊民居、夏店民居、李福泽故居、齐西民居等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和保护,以及古代盐业遗址勘探、廒里古沉船、南营墓地、蒋庄遗址、陈洼遗址、宋西墓地、宋西遗址等发掘工作;卜庄“功泰”老宅、柳疃史家大屋、奎聚傅振邦故居三个项目保护资金370万元获省文物局批复;300多个村庄编制完成编修村志工程;建成村史馆29处,历史文化展示点102处,一批新兴的乡村旅游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今年,围绕打造“文昌之邑?潍水画廊”这一文化旅游品牌,我市将加快《下南洋》《一代宗师黄元御》影视剧创作拍摄,运用戏曲把峻青的经典名著《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重新搬上舞台;推动小章竹马、郭家庄大秧歌和庄户剧团、传统婚俗等走进景区作为固定展演节目,增强游客文化体验,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同时,在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华裕茧绸文化博物馆增加丝绸纺织技艺现场演示教学、游客服装走秀等项目;在景区设立传习所,激活卜庄草编和鲁笔、鲁砚制作等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与文化旅游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