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总依托“工作日志” 促作风转变
发布时间:2013/11/9 8:43:57 | 来源:昌邑之窗 | 点击次数:623
在市总工会机关工作人员每周一次“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工作日志展评中,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主任徐丽丽的工作日志由于完整记载了帮助一名生病的下岗女工获得2000元救助款这一事实,内容充实、措施适当、结果满意,被评为总分第一名。这是工会工作日志制度的一个剪影。
本着“脉搏要与职工一起跳动、心路要与职工一起经历”的思路,自去年9月份以来,市总工会在机关全体人员和事业单位负责人中,全面推行了工作日志制度,准确把握工作日志制度的定位,发挥工作日志在记录、思考、备忘、总结、考核中的功能作用,要求工作人员每天通过网络和书面撰写工作日志。内容包括个人联系困难职工情况;走基层、访职工情况;个人接待来访职工群众实行“首问负责制”情况;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其他应该记录的事项及工作体会等。
对此制度,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总工会主席孟凡铎认为,把琐碎繁杂的工作记忆转变成书面文字的过程也是梳理工作思路、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每天的工作都能在日志中得以体现,使得每一项工作都能按照“任务目标―推进措施―工作效果―经验教训和反馈(工作体会)”这样一种“四位一体”的闭环模式来运行,并通过工作日志进行固化,使记载工作日志的压力成推动工作的动力,促使自我鞭策,提高工作效率。
为增强工作日志的规模效应,市总推行了“任务落实情况公开栏”,将工作日志所记录的事情进行放大和公开,把机关干部指导基层单位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挂图作业”的形式公之于众,工作进度以及每个人的工作成效一目了然、真实可控。
“基层干部经常是‘上有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忙都忙不过来。现在好了,会议文件少了、市总领导下基层多了、工作更有章法了。”都昌街道总工会主席任在刚高兴地说。由于工作日志要写实事、每周都要交流点评,各部室工作黏合度增强,统筹协调、“合并同类项”、“合并执行”等减少工作运行成本的做法比比皆是,形成了工会各项工作的“聚变效应”。今年以来,工作日志制度扩展到了各镇街区总工会主席、委局工会主任和限额以上企业工会主席,进一步形成小日志―好习惯―促工作的良性互动局面。这项制度也促进了工作的作风转变,据统计,全市工会系统一年来共减少各类会议10次,少发文件23件。
本着“脉搏要与职工一起跳动、心路要与职工一起经历”的思路,自去年9月份以来,市总工会在机关全体人员和事业单位负责人中,全面推行了工作日志制度,准确把握工作日志制度的定位,发挥工作日志在记录、思考、备忘、总结、考核中的功能作用,要求工作人员每天通过网络和书面撰写工作日志。内容包括个人联系困难职工情况;走基层、访职工情况;个人接待来访职工群众实行“首问负责制”情况;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其他应该记录的事项及工作体会等。
对此制度,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总工会主席孟凡铎认为,把琐碎繁杂的工作记忆转变成书面文字的过程也是梳理工作思路、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每天的工作都能在日志中得以体现,使得每一项工作都能按照“任务目标―推进措施―工作效果―经验教训和反馈(工作体会)”这样一种“四位一体”的闭环模式来运行,并通过工作日志进行固化,使记载工作日志的压力成推动工作的动力,促使自我鞭策,提高工作效率。
为增强工作日志的规模效应,市总推行了“任务落实情况公开栏”,将工作日志所记录的事情进行放大和公开,把机关干部指导基层单位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挂图作业”的形式公之于众,工作进度以及每个人的工作成效一目了然、真实可控。
“基层干部经常是‘上有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忙都忙不过来。现在好了,会议文件少了、市总领导下基层多了、工作更有章法了。”都昌街道总工会主席任在刚高兴地说。由于工作日志要写实事、每周都要交流点评,各部室工作黏合度增强,统筹协调、“合并同类项”、“合并执行”等减少工作运行成本的做法比比皆是,形成了工会各项工作的“聚变效应”。今年以来,工作日志制度扩展到了各镇街区总工会主席、委局工会主任和限额以上企业工会主席,进一步形成小日志―好习惯―促工作的良性互动局面。这项制度也促进了工作的作风转变,据统计,全市工会系统一年来共减少各类会议10次,少发文件2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