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山阳
山阳村共有1000户,3800 人,是潍河东岸第一大村。坐落在昌邑市饮马镇西部潍河东岸,北依博陆山、西傍潍河水、风景旖旎、钟灵毓秀。素有“上有天堂,下有山阳”之说。早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时期,便有人类在此聚落居住。到商周时期,这里已很繁荣,在秦汉阶段,更为发达。从博陆山周围发现的多处古代遗址来推断,已有四千多年的人文发展史。
自2010年开始,山阳人对博陆山风景区进行了总体规划,投入资金3亿多元,用于修路、硬化、绿化、美化、引水上山、建设景点、配套游乐设施,挖掘历史文化、整理传说掌故、展示民俗风情等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山青水秀,曲径通幽,景点棋布、风光迷人的“山阳千年梨园生态观光园”。
悠久的人文历史、灿烂的民俗文化、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的千年梨园、梨花节、采摘节、群众文化艺术节和那些今古传奇般的动人故事合成了一道厚重、独特、亮丽的生态观光风景线。被国家评定为二A级旅游景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旅游特色村。
山阳历史悠久,古称博陆聚、陆阳村、霍丘村,因伏于博陆山前面,后定美名“山阳”,颇有高山朝阳之寓意。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流传于世的古迹、遗址、文物、传说大多与天成的博陆山、古老的梨园有关,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山阳古迹很多,“汉武望陆台”、 “霍光冢”、 “大峡谷”、“玉皇阁”、“赵家古井”、“明朝牡丹”、 “卧牛石”7处古迹具有代表性。
博陆山诞生于3亿年以前,石英石山体,海拔88米,东西2000米,南北400米,面积0.8平方公里。在山主峰上,有一较平坦巨石,人称 “汉武望陆台”,系汉武帝刘彻当年登博陆山所留。
博陆山由平原上凸起,虽不高,却势大。立主峰之巅,四周景色,一览无余,可见潍水自峡山迤逦而来,浩浩荡荡奔入渤海,是望远释怀之所。相传时有仙人出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汉武帝曾四次东巡寻仙而不遇。一次,当他行至潍河山阳渡口时,见博陆山上云蒸霞蔚,雾霭缭绕,酷似仙境,即弃车登之。当他攀上山顶时,虽然雾气已散,但眼前的一片博大平陆,使之顿觉心旷神怡,不禁幡然感悟:“所为狂悖,徒使天下愁苦,追悔无及。”回京即作代田法,全民遂岁易种,用力少,得谷多,民皆称便。
汉武帝登博陆山而感悟。受益的人们就将其在山巅远眺时立脚之处称作“汉武望陆台”,将之遥看北海所踏之石叫“观海石”。说来也怪,传说刘彻是赤龙转世,望观海石亦为赤色。在望陆台下东侧,还有两块巨石,酷似一对相对而卧的猛狮,人称“双狮石”,说是为汉武帝守台的。
博陆山东峰,亦叫塌山,塌山东部有一圆丘,名曰霍丘,系西汉四朝元老霍光之墓冢,俗称“霍光冢”。坟丘封土高6米,周长60米。
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人,骠骑将军霍去病之同父异母弟、汉武帝时为封车都尉,昭帝年幼即位,他受武帝遗诏辅政,任司马大将军,封博陆侯,昭帝驾崩,立昌邑王刘贺即位,不久废之,又迎立宣帝,霍光历经四朝皇帝,前后执掌国柄二十余年,为西汉政权的稳固做出了重大贡献。霍光终薨之后,食邑封地便是在今昌邑饮马山阳一带。
在博陆山西南隅,有一被山洪冲刷而成的山涧,人称“大峡谷”。谷宽约6米,长200多米,尽头为一宽阔的盆地,大峡谷古代与潍河相连,既为进出船只停泊的码头,又是过往船只的避风港。
山阳是跨潍河东西来往的渡口。潍水每到夏秋,水势浩大,波涛汹涌,若遇大风,排山倒海,船不得行。每逢此季,大峡谷就成为从渤海莱州湾至潍河沿岸河运船舶避风、停泊的天然良港。
山阳原有古寺庙“玉皇阁”,从宋代熙宁(1069—1077)年间的重修碑记看,始建年代已很久远。至明清两代,经多次重修,已形成结构规整、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
玉皇阁分二层,南北朝向,低层有拱门通后院,上层阁上供奉玉皇大帝。东墙嵌有元代重修碑,西墙有明万历年间的重修碑记。
玉皇阁西侧是土地庙,东侧是钟楼,内悬大钟,祭日钟声皇皇,闻于数里之外。
越过低层拱门,迎面是青砖照壁,雕八仙春游梨园图。
大殿为青石砖木结构,雕梁画栋。殿内供东海、南海、北海观音三尊和送子娘娘、痘疹娘娘。
玉皇阁远近闻名,常年香火旺盛。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除。
“赵家古井”坐落在村中部街西,传为宋代赵姓开掘。井底接石为止,始砌青砖,至井半壁,砌青石至地面,深约十多米。井口用大青石条砌成高一米的井台。汲水千余年,石条磨成道道凹沟。井水无涸,其质甘冽,饮之心清,泡茶犹香。该井特殊,凡投井皆得生还。村内规划后,村民到古井路多曲折,宁可绕道汲饮。
“明朝牡丹”在大街中段于成文家,占地100平方米,历经五百余载,依然郁郁葱葱。其老干龙钟,粗如碗口,或盘错拳曲,娇娆蛇俯,或秉性而上,似龙欲飞。谷雨过后,红芽韵出,继而复叶压枝,待五月盛开,蜂蝶来舞,灿若云锦。村民前来瞻仰,叹为旷古奇观。凡逢花王生日,需家中老人焚香上供,亲朋毕至,胜似给长者上寿。1930年,蒋冯闫大战,兵至山阳,数十人藏于其中无恙。1939年国民党五支队进村,于成文全家老少,匿于其下,国民党兵朝牡丹开枪数发,竟无一人伤亡。村人奉若神明。1960年生活困难时,县药材公司欲购之,于家拒绝。1991年,于家老屋已衰,按山阳村庄规划盖新房,占去牡丹丛五分之四,现在仍有数杆茂于后墙之下。
“卧牛石”在山阳村前街东首。其周边为黄壤土,地面平坦,十几米之下不见石踪,平地凸出巨石高1米,长3.5米,宽2.5米,状如卧牛;旁有小石长1.5米,宽0.7米,酷似老牛舔犊。如遇丰水年,地面经雨水冲刷,卧牛暴露者大,村民称石头长了,故又名之曰长石头,久后,当地谚称丰水年为大牛年。
山阳有古代遗址3处,即“仙姑洞商周遗址”、“博陆山前商周遗址”、“张家院落汉代遗址”。
仙姑洞商周遗址在博陆山西坡,位于仙姑洞两侧,距潍河0.5公里。当时紧依潍河故道,具备渔猎、防洪、耕稼条件。遗址被山洪冲出宽10米的山沟,沟两侧出现断面,可见文化层,距地表0.5米,厚0.5至3.8米,呈黑灰色,有少量火烧土和碳粒。采到陶片有夹沙灰陶、泥质红陶、褐陶,饰有绳纹、篮纹、方格纹、山型纹,可辩器皿有鬲、罐、豆、钵、壶等。鬲为泥质灰陶,素面,折平沿,或夹带沙、石棉和蚌壳。罐为灰陶,侈口方唇,束颈,斜肩,外壁颈部有凸弦纹。壶均为泥质灰陶,圈足,饰山字纹。钵泥质灰陶,侈口,方唇,斜腑。豆为泥质黑陶。遗址东坡断面暴露窑址一座,可见窑高1.5米,圆型,其上自然掩置土层0.5米。灰土杂有兽骨和蚌壳,以猪、狗骨为多。此遗址内涵丰富,尚未遭人破坏,是研究商周历史的可贵依据。
博陆山前商周遗址在石英粉厂后,西距潍河1公里,上山采运石英石,大路从期间通过。遗址随山坡延伸,从断面看,文化层厚2.5米至4.5米,距地表0.5米,含有大量火烧土和碳粒,杂有兽骨,并采到夹沙灰陶,多数火候较高,个别火候较低,多为素面。可辨器物有鬲、罐、陶拍、盔形器等。鬲,素面,侈口,平沿,连裆,袋足。罐,深腑,口沿下有凸弦纹。陶拍长15厘米,拍头直径9.7厘米无饰纹。盔形器高32厘米,平沿尖底,壁厚7厘米外饰绳纹。偶而发现石器,乃用当地石英石刮削而成。
1975年建石英粉厂时,在遗址东南取土发现墓葬,出土铜剑、戈、铜尊等,铜尊完好,有铭文,图案精美,售于潍坊铜件厂。该处遗址面积大,文化层厚,埋藏浅,原始模样无损,器物残片,唾手可得。近几年,已经引起上级文化部门重视,文博专家已经做了多次实地考察。
张家院落汉代遗址在村南1公里处,西濒潍河,北依沙丘。遗址地势低洼,长约300米,宽250米。从取土挖出器物观察,多为钫、壶、耳环、罐、奁等,均皆为灰陶,火候较高。素面为主,少数有篮纹和绳纹。断代为汉代早期遗址。
山阳文物丰富,“晋碑”、“王镜璋父子祖传文物”、“江南六十四景图”等珍贵文物具备考究价值。
晋碑,全称“晋都乡杨绍买冢地券”碑,原存王育增家,1995年9月由昌邑市文管所收藏。碑成正方形,边长20厘米,正面当中有直径14厘米的圆凸出,上刻“晋都乡杨绍买冢地券”9字,背面刻有“买地一约:东至大泽,西极黄滕,南至山背,北极于湖,直钱二十万,即日交毕,日月为任。太康四年午月立,永照此券。大吉”。侧面刻有“甲寅三月七日成”7字。全碑共计62字。太康四年即公元283年,距今已1700余年。
碑文字体,魄力雄强,笔画工整,硬直方折,棱角分明,既存汉隶之特点,又现魏碑之端倪。它对研究晋代风俗、语言、书法等有重要价值。
王镜璋父子所捐王其昌收藏文物。王其昌收藏文物,有六大橱、五板箱,每件都详加考证,留有遗嘱,教子孙宜加珍藏,如遇水、火 、匪灾,不可抗拒,乃为天意,凡人能活命,不得沿街求售。其昌去世后,后人不忘遗训,保存得当。1950年,山阳天旱无雨,庄稼歉收,生活极度困难,又加后人分居谋生,族中人将部分书籍,售于眉村。1957年以后,其青铜器、玉器、瓷器、瓦当、碑版等,逐件被古董商购去。文化大革命期间,书画、碑帖几为红卫兵焚尽。
王其昌有延崐、延崘、延崇、延峒四子。延崐居长,珍藏其父部分文物,至其子镜璋与孙廷魁妥为保藏。1991年3月,镜璋父子深明大义,将家传文物近百余件,捐赠国家,藏于昌邑县文管所。县政府给予物质奖励,并颁发证书、奖状,遂举办“王镜璋捐赠文物展览”,有关领导和考古专家给予很高评价。
“江南六十四景图”是1990年县文管所在山阳发现的。是佟介福于乾隆二十三年的作品。全图为袖珍绢本二函,大小为20×12厘米,画面绫裱,共64幅,仅存27幅。每幅皆画江南名胜,其后页都有题跋蝇头小楷,介绍该名胜的由来,和历代帝王游历的时间、过程。其表现形式和内容都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但也注意写实。笔法明快,兼工兼写,囊括丰富,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修养和艺术造诣。作者佟介福,江苏常州人,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南巡,他作为侍诏奉命作画,款题“臣介福恭画”。该图经专家认可,定为珍品。
山阳传说故事首尾完整, “陆山顶上挂浮柴”、 “仙姑洞”、 “鳖盖石”等传说情节起伏跌宕,具有神秘色彩。
“陆山顶上挂浮柴”说的是,明朝隆庆年间,博陆山东有一片宽阔的沙滩,当地人称之为“沙窝”。沙窝的存在,形成了一个天然过滤器,而山阳地下水质甘洌甜美,适合栽培果树。山阳的先民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种植水果。到了陆山王姓二世祖王昂,十分注重栽培梨树,并因种梨而发家,成为当地屈指可数的大财主。
王昂晚年请风水先生选择墓地,风水先生登上博陆山观察大势,发现大山沟藏龙卧虎,是穴宝地。晚上,王昂问风水先生:“这穴地能出功名吗?”风水先生答:“功名不大,侍郎而已。”王昂又问:“几代发迹?”先生说:“隔代可发。”王昂问:“发里发外?余有生之年能看到吗?”先生说:“能不能亲眼看到,要看你的造化。至于想知道发里发外,有个办法:今晚,你到鸡窝摸鸡,摸到母鸡,侍郎属外;摸到公鸡,侍郎属内。”当晚,王昂摸到的是只母鸡,看来是要发外了。王昂似信非信,也担心日后败落,又问:“我家能败落吗?”先生答:“王家若要败,陆山顶上挂浮柴。”王昂想:陆山顶上挂浮柴也不可怕,我把金银财宝埋起来。淹了我地上的,淹不了我地下的。
临别,风水先生给王昂留下一张纸。王昂打开一看,上写八句诗:“水往高处流,摸鸡定王侯。鲤鱼来打鼓,侍郎拜坟头。排车花墙立,宝献霍光丘。野槐遍山长,子孙万古留。”
两年后,王昂年迈,体力不支,自知不久于人世了,即将八句诗交给儿子王廷举,溘然长辞。王昂生前富而好德,出殡时,亲朋故旧特多,周围村庄前来看出殡的万人空巷。棺椁进入墓地,准备三声炮响下葬。第一声炮响刚过,一只鱼鹰飞来,口叼一条大鲤鱼,炮响受惊,嘴一松,鱼落在鼓上,乱蹦乱跳,击鼓咚咚。眉村是山东少有的布匹集散地,这天是眉村集,送布的车子被出殡队伍挡住,干脆竖起车子观看,形成了一排木车墙。
到嘉靖十四年(1535),王昂的外孙葛缙中了进士,后封兵部左侍郎。衣锦还乡时,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来到博陆山,祭奠外公在天亡灵,行跪拜大礼,为外公扫墓。
隆庆三年(1569)八月十三日,东北风呼啸,吹浑了太阳,吹没了月亮,渤海浪涛汹涌,沿潍河南漫,大潮至博陆山下。此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终日不停。山洪暴发,洪水从上游直泻而下,在博陆山与海潮相遇,河水暴涨,象山一般向山阳村压来。王氏子孙不敢怠慢,直奔博陆山。他们将金银财宝埋在大山沟,怕日后不易寻找,即栽一颗槐树作为标记。雨大风疾,连日不息。潮洪两水相遇,犹如冤家对头,相摽着往上窜,真谓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忽然间,一股激流飞旋着奔向博陆山顶。
大水过后,土地淹没,村庄被毁。山阳村九街十八巷仅剩下几间石头屋子,博陆山顶上挂满了浮柴。此次劫难,令幸存者难以生存。王家后裔尚京,只好到山上寻找金银财宝。可他到山上一看,山上长满了一模一样的野槐树,分辨不出财宝在哪棵树下。尚京忽然想起风水先生的几句诗来。他仰天长叹:“此乃天数,人力不可为也!”遂率子孙重建家园。在重建中,他们发现,许多树木都被潮水淹死,而山北坡的梨树却安然无恙。梨子,既可充饥,又能卖钱。看来梨树是翻身兴家之本也。于是,翌年春天,王家在博陆山广植梨树,当年就卖出了好价钱。此后,梨树越栽越多,梨园越来越大,王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传说中的“仙姑洞”,是东海仙子麻姑的居所,在博陆山西峰之上。西峰,曰青龙山,因山形似青龙而得名,山顶有石臼,系麻姑捣药处,故又称石臼山。山坡梯田层层,果树茂密。山顶有泉,名曰“晨泉”。泉水叮咚,终年长流。传说,古代潍水泛滥,淹没农田,冲毁村庄。百姓为躲避洪水吞噬,爬上博陆山活命。洪水过后,被水掩埋的衣物、粮食等发霉腐烂,引发瘟疫流行。百姓缺衣断粮无药,濒临死亡线上。这时,东海仙子麻姑赶来博陆山,住进西山坡的山洞里。她在西峰上凿石为臼,从山上采来仙草,在臼中捣碎,炼成仙丹,治病救活了一方百姓。人们不忘仙姑的恩德,将其居住过的山洞称为“仙姑洞”。《昌邑县志》(乾隆本)记载:“石臼山,在陆左,山形迤逦,其高让陆峰之半。上有石臼,凡九凿山而成,相传麻姑捣药处。每阴雨,山下隐隐闻杵声。”时至今日,仍有人到仙姑洞前,上香膜拜,祈求仙药,治疗病患。
山阳村东南三华里,土地肥沃,有南营粮仓之称,此处有石曰鳖盖子石,便出现了“鳖盖子石”的传说。鳖盖子石裸在地表,有数十块,大小不一,皆棕黑色,其大者长约两米,宽一米半,如鳖盖,有首、足、尾,浑如人工着意为之,唯其盖上有刀砍痕迹。此石有三个传说:其一,山欲从沃野升起,刚在露头,关帝老爷乘马路过,用刀砍之,沉于地下。其二,明朝隆庆三年,潍河泛滥,陆山顶上挂浮柴,山阳村沉于泽国。鳌头埠上有大鳖,还嫌水小,使小鳖去潍河,继续兴风作浪。游到此处,被村民发现,两镢头将鳖砸死,化而为石。其三说是天上陨石,村民称石头星。近几年,经专家考察发现,表面呈蜂窝状,初步认定为与空气摩擦燃烧所致。
博陆山周围山坡上梨树品种很多,有谢花甜、茌梨、鸭梨、桑皮梨、马蹄黄、水晶梨、黄金梨等。最有特色的是马蹄黄、茌梨、谢花甜三个传统品种。因历史久远,有“山阳千年梨园”之称。
谢花甜,果如其名,花谢成果即可食之,果瓤细腻,营养丰富。这里最古老的谢花甜老梨树已有360多年的树龄。
马蹄黄,其状若马蹄,颜色金黄,个大皮薄,汁多,嫩脆,气味芳香,酸甜可口,营养价值高,有清肺、解热、解毒、消食止咳、醒酒解醉之功效,且易于久贮。因其果大,重一斤有余,甚者可逾五斤,所以人称“山阳大梨”。1958年,曾被选送北京,向毛主席献礼。
这里有棵枝干如铁、势若游龙的老梨树,是马蹄黄的杰出代表。相传是王昂老人所植,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人们称之为“梨树爷爷”。
茌梨,除味不带酸头外,均具有马蹄黄的优点,但其甜度更大,气味浓郁芬芳,有冰糖味道,尤乃贮存。因含糖量高,素有“落地沾沙沙亦甜”的美誉。有一棵树干非常粗壮的老梨树,那就是传说中有一千多年树龄的茌梨。树龄在500年以上的茌梨,任凭风霜雨雪的磨砺,仍然葳蕤葱茏,茂盛异常,每年仍然结果数百斤。千年梨园中的梨树,干如铁铸,枝若游龙,苍古劲拔,树象不一,争雄斗奇,几乎每棵老树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都可使人浮想联翩。山阳梨树清明节以后开花,漫山遍野的梨花盛开,清香扑鼻,美景迷人。每到这时,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博陆山顶是登高赏花的绝佳景点,那裸露石头处,就是博陆山主峰。从峰顶北眺,梨园银装素裹,犹如雪的海洋,令人目不暇接。微风徐起,恬淡的清香便沁入肺腑,使人不禁心旷神怡。
盛夏时节,青果遍树,绿叶成荫,满眼苍翠,郁郁葱葱。梨树碧绿的冠冕为酷暑大地营造出一片片浸透肺腑的清凉。
时至金秋,是梨果的收获季节。霜叶似火,层林尽染,枝头低垂,硕果累累,金黄的大梨挂满枝头。届时,游人竞相赏光,客商忙于批购,各种载满硕果的车辆穿梭其间,热闹非凡,呈现出一派丰收喜庆的景象。
冬天来临,苍劲挺拔的梨树,凌霜傲雪,那直指蓝天的虬枝,好似在期待着来年的花季。
博陆山风景区由博陆山、千年梨园、汉武望陆台、霍光冢、经潍河连接渤海的大峡谷、商周遗址、汉代遗址张家院落和千年古井等名胜古迹组成。
登上博陆山可观潍河北上,颇有一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的韵味。利用村民闲置房屋,经简易装修后形成几处独具特色的接待院落,院内可停放车辆,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房间设置单人、双人间等,配备空调、卫生间、有线电视等,冬季可以睡火炕,体验农家乐趣。在品尝地道农家菜、特色菜和梨花饺子后,游客还可以在院内点燃篝火、唱歌跳舞、做游戏、打麻将、下围棋、玩扑克、吃烧烤,尽情享受在博陆山度假的美好时光。从2011年起,博陆山开始大规模开发。
博陆山下的山阳千年梨园占地2000多亩,有各种梨树30000多株。园中的梨树大都在百年以上,其中树龄超过300年的达5000余株,共有马蹄黄、茌梨、谢花甜等10多个品种,均为有机无公害种植,是整个潍坊市树龄最长、规模最大的古梨树群。从2010年起,每年4月中旬,都举办山阳梨花节,梨花节持续半个月的时间,游客可登博陆山,赏千年梨园,品梨花水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既有开幕式上的文艺演出,又有节日期间的吕剧、秧歌等群众文艺汇演、梨园摄影展、梨园书画展等活动。博陆山景区是一个春可游园观花,夏可避暑休闲,秋可赏景品梨,冬可登山观景的生态旅游风景区,于2011年被评为国家2A级景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山青水绿梨园秀,亭榭装点靓色幽;移步异景皆情趣,仙界媲美在前头。
今日之山阳,以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田园风光优雅,名优特产品质独特等特点,成为人们致力开发、巡奇探幽、陶冶情操、休闲观光的理想之所。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山阳人将继续加大投入,按规划建设、妆点自己的家园。把 “上有天堂,下有山阳”的讲说赋予全新的内容。在小康村建设的征程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谱写灿烂辉煌的历史新篇章。(王沛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