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抓环卫,着力扮靓文明城!潍坊昌邑市环卫部门助力美丽昌邑
齐鲁网潍坊11月22日讯(通讯员 杨明广 陈轩)如今漫步于昌邑乡村,村内道路平坦干净,道旁树木生机盎然,湾塘水清澈透明,每隔一段距离,路边都设有垃圾分类桶……可在十多年前,“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上级来检查,垃圾乱搬家”还是当时昌邑市大多数农村的真实写照。“那时候村里的卫生真是不好,垃圾到处是,尤其到了夏天,臭气熏天,苍蝇蚊子特别多。”当地太平集村村民徐海涛说。而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该市环卫部门多年来的艰辛付出和努力。
城乡一体,健全机制是关键
昌邑市环卫部门通过长期调查发现,要想有效改变农村“脏乱差”的旧貌,单靠突击检查和各村的自身力量明显不行。只有统筹规划、城乡一体,才能更好地改善农村农居环境。为此,昌邑市出台《昌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实施方案》,于2008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和推进了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创造性的将城市环卫管理模式延伸到农村,解决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如何实施、钱从哪里来、由谁来干、怎么干等问题。
经过研判分析,建立“事企分离、管干分开、花钱买服务的市场化管理机制”。把过去“户村镇市”四个管理主体合并为市环卫中心一个主体,实行“一杆到底”管理;将全市所有镇街区驻地、691个行政村(社区)的道路保洁、垃圾收运全部委托康洁环卫集团服务运营,提供有偿服务,对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的目标。
“市场化运作体制的创新,从根本上、源头上克服了过去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自己管自己、自己评判自己职责不清,以及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进一步理顺了管理秩序,充分调动了各方的积极因素。”昌邑市环境卫生中心主任薛文磊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在昌邑市,691个行政村(社区)旧貌换新颜,文明之花开遍了农村每一个角落。近年来,全市涌现出中国好人、山东好人及潍坊市级以上道德模范45人,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社区16个,60%以上的村庄达到县级文明村标准。
标准保洁,“昌邑模式”成样板
为持续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昌邑模式”的可操作性,昌邑市环卫部门加大创新力度,用标准将“昌邑模式”固化,便于复制推广。
“我们对城乡环卫服务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流程、每个岗位作业要求进行认真梳理,起草拟定了521项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标准,被国标委专家组高分通过验收,其中多个标准被定为山东省地方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修订整合,形成《城乡社区清洁服务要求》,并被国标委立项,列入国家标准计划。”薛文磊说。
城乡环卫一体化“昌邑模式”经过从实践固化为标准,再由标准指导于实践的反复锤炼,为复制、推广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潍坊市农村垃圾整治工作现场会、山东省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现场会、山东省乡村文明行动现场会、全国环卫服务标准化培训班暨现场经验交流会相继在昌邑市召开,“昌邑模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环卫行业借鉴的“样板”和“教科书”。
“今年3月泾阳县引进“昌邑模式”,采用市场化城乡保洁新路子,让洁净高效成为美丽泾阳的新常态、新名片,村民过上舒心的美好生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泾阳县副县长刘洋高兴地说。这是“昌邑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推进全国环卫一体化标准化服务造福“异地他乡”的一个缩影。
“目前,全国180多个县(市、区)不同形式地享受到‘昌邑模式’带来的洁净红利,有效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让农村环境留住了青山绿水,记住了乡愁,圆了美丽家园的梦想。”薛文磊自豪地说。
集思广益,群众满意是宗旨
“我的建议很快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我为自己能够为政府建议献策而高兴!”市民韩建民说。
昌邑市环卫部门坚持用群众满意不满意来检验环卫工作的质量与服务水平。采取搭建投诉平台、请进来、走出去等措施,做到了“铃声民声声声有回音,大事小事事事有着落”,与广大群众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走进街头巷尾,就走进了群众的心里头。该市环卫部门领导转变工作作风,践行“一线工作法”,利用早上和晚间上街听民声、察民言,针对群众反映早上清运垃圾噪音大影响休息和公厕关门早等问题,制定出台延时作业方案,避免影响群众休息,让大家一起床就享受到环卫工人的优质服务。
“讲卫生、讲文明已经成了村民的新时尚,夏天的时候大人会格外提醒小孩把雪糕纸放进路边的垃圾箱。每逢过年过节在门口放了鞭炮,村民们也会自觉把碎屑打扫干净。优美的环境不仅影响了本村人,连到村里来赶集做买卖的小商贩、菜农,收摊后都会借一把扫帚把地面打扫干净才走。”围子街道大章西村村主任马振堂逢人便说。
今年在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列全省第二位、潍坊市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