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十三五”开局改革成绩单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这一年,我市紧紧围绕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我市面对依然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加快“以转促进”,全力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的新发展。
这一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经济政策,努力用改革的办法、法治的思维、市场化的手段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连续六年成为“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2016年1-11月份,实现财政总收入45.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7亿元,分别增长9%和9.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4.97亿元,同比增长13.5%。
这一年,我市打响“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持续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等多种方式,实现市场出清,累计并购重组“僵尸企业”18家,盘活土地2695亩。积极淘汰落后产能,连续淘汰20多家企业落后印染产能4.7亿米。稳妥做好房地产去库存工作,1-11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5亿元,同比下降15%。
这一年,我市积极顺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趋势,加快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步伐,培植和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5:50.8:39.7。2016年1-11月,全市累计开工工业项目227个,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7.39亿元、利税65.56亿元,分别增长5.9%、8.4%。前三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亿元,增长12.3%。
这一年,我市集成要素、集中力量推进科学、绿色、立体开发,不断提高滨海经济总量和财税贡献率,打造全市转型发展的最大增长极。昌邑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7亿元,配套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总投资46.6亿元的“一港、一坝、一闸”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其中,投资6.6亿元的蒲东沿海防潮大堤完成圈坝合龙,新增发展空间20平方公里,为港口建设奠定基础;
这一年,我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心城区沿潍河发展、跨潍河发展步伐加快,城区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完善,“智慧昌邑”建设深入推进,公共自行车系统顺利运行,社区实体化运行稳步推进,各项创城工作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这一年,我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坚决兜住民生底线,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2016年1—11月份,全市民生支出29.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6.7%。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2016年1—11月份,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262人。
这一年,我市保持绿色发展的定力、拓展绿色发展的途径,培育绿色发展增长点,加快建设生态美丽昌邑。深入开展“三八六”环保行动,加快实施“十大工程”,累计投资14.8亿元,实施环保项目536个;实现城乡集中供水全覆盖,水质达标率100%。持续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今年以来,更新、新增成片造林面积1.5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6.8%。
一项项改革靶向聚焦、精准发力,我市经济行稳致远,百姓生活越来越有劲儿,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一幅崭新的生活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