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老照片 | 此生无悔粮食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粮食系统还是香饽饽,好多教师转行进了粮食系统,甚至考干入选的青年,宁愿放弃公检法国地税的名额,也要去粮食单位上班。那是真正“民以食为天”的时代,因为吃不饱。
自从分田到户,口粮问题逐渐得到解决。进入九十年代,粮食系统失去了曾经的光环,因为人们从“以食为天”,转到了“以穿为天”,“以住为天”,一直发展到了今天的“以信息娱乐为天”,一小时不玩手机就难受。
粮食企业的边缘化,是粮食盈余之后的必然结果,说明社会的消费主力已经转到了穿得更好,行得更快,住得更宽拓,聊的更开心上来。
我们作为终结“凭本购粮”时代的一代职工,是应该感到自豪的!正是国家强大了,生活富足了,才让吃饱肚子变得不再那么难,才让吃饭问题在消费领域里不再是“头等大事”。
顺应时代浪潮,粮食系统从辉煌走向沉寂是全国的共性,但在这场谢幕的进程里,昌邑的粮食系统还是进行了最后的努力,并为昌邑经济拓展了一个新的产业——肉禽养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县粮食系统创建了顺达饲料和新昌冷藏两处企业。且不管这两处企业后来发展如何,终究当时还是完成了从饲料到屠宰产业一条龙,带动了昌邑农村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并最终推动了以夏店和围子为核心的民营肉禽屠宰业的形成。
今天,昌邑的肉禽冷藏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高校的食堂里,上海、南京、西安等各大城市的肉禽批发市场上随处可寻到昌邑乡音。昌邑肉禽产业的繁荣,顺达和新昌两公司当年携手搭建产业一条龙功不可没。
国家的改革,总是为多数群体受益而艰难推进,但也免不了会有少数群体在前行的路上滞后了步伐。作为粮食人,在吃不饱的年代,我们为人们的糊口问题而努力工作,这是我们的自豪;而今天,国家各领域的向好,里面也含着我们粮食人曾经 的努力和汗水,我们依旧骄傲!
昌邑县粮食局旧貌 ▼
昌邑县粮油店旧貌 ▼
第一粮店旧貌
石渠路东岸第三粮店旧貌
凭粮本购粮的居民
石渠路粮贸公司大楼旧址(王宏志摄影)
粮店节前供应( 1997.1)
到粮店打油的市民( 1995.12)
粮店节前供应大米( 1995.12)
昌邑县榨油厂旧貌 ▼
1951年10月,昌邑县榨油厂在老县城东门里(今城里街东段路南公园道一号北区一带)成立;1966年在老县城西门里城里街路南(今服装厂对面)、石渠路东侧新建榨油车间,后与面粉厂合并为“粮油加工厂”;1986年,面粉厂搬迁利民街东首路南,榨油厂区更名“昌邑县植物油厂”。
1977年工业学大庆职工代表合影(马莉提供)
榨油厂初建时,以柴油机做动力螺旋压榨生产;1976年,改用40千瓦电动机为动力;1980年,改用浸出法生产植物油,出油率大大提升。
县领导检查榨油车间
九十年代中期,植物油厂迁址城北李家埠街,与顺达饲料、顺达冷藏等企业合并成立顺达集团公司。
迁址李家埠后生产的高级烹调油
昌邑县面粉厂旧貌 ▼
1957年,在老县城 城隍庙内(今利民街中段路北、利民商贸城北对、昌城宾馆东对)兴建面粉厂,1958年投产。初始以柴油机动力磨面,1968年改为电动机。
厂领导和工人师傅们在现场一起研究革新方案(马莉摄影)
碾米車间旧照 (马莉摄影)
陈传宁师傅在面粉车间操作设备 (马莉摄影)
毛粮车间小麦清洗工艺 (马莉摄影)
面粉打包工序旧照 (马莉摄影)
下脚料打包 (马莉摄影)
面粉车间旧貌
县领导到粮油加工厂检查工作
1986年,搬迁到利民街东段路南(今文景名居小区一带)。
2006年,搬迁潍河东岸新址。(王宏志摄影)
顺达集团公司旧貌 ▼
顺达集团公司前身为昌邑县粮食局下属鱼虾饵料厂。 1988年春,为配套供应昌邑北部滩涂虾池饵料,昌邑县粮食局下属饲料公司迁址李家埠粮管所院内,成立鱼虾饵料厂。后因虾池产业萎缩,转产肉鸡饲料,与同期筹建的新昌冷藏形成肉禽产业一条龙,向农户投放合同鸡苗鸭苗,配套派送饲料,合同价收购肉禽,屠宰分割冷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台湾资本,成立顺达饲料有限公司,投建全新自动配料饲料生产线。随后投建种鸭场、冷藏厂,合并植物油厂,成立顺达集团公司。
1996年张敦柏视察顺达养殖场
顺达饲料有限公司全价饲料车间
潍坊市领导视察改制后的新达肉禽有限公司
新昌集团公司旧貌 ▼
粮仓及粮管所旧貌 ▼
建国初期的粮食局大仓
柳疃粮管所旧貌
饮马粮管所旧貌
双台面粉厂旧貌
双台粮管所旧貌
南逄粮管所旧貌
龙池粮管所旧貌
东冢粮管所旧貌
北孟粮管所旧貌
收公粮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收公粮
昌邑面粉厂收公粮(邢宗成拍摄于1997年)
当年的粮票和粮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