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齐西村:老宅深巷见证200年历史沧桑
狭窄的老巷走出一代代传奇人物,古旧的建筑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龙池镇齐西村古民居群,累积了200年的风雨岁月,见证了清朝以来的历史沧桑。
齐西村位于龙池镇区北部,离镇区约1公里。村子现有人口480人,耕地1100亩。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却自清代以来先后走出了多名传奇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近日,记者到村子进行了采访。
据村支部书记齐相升和退休教师齐金华介绍,龙池齐氏师祖自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也就是明初移民潮从四川省成都府金堂县吉格大巴村迁徙至此居住,至今已经近600年。
清乾隆年间,齐氏第十世齐以山借钱创业,贩卖布匹、经营百货,足迹遍及柳疃、淄博周村、东北等地,十几年间,挣得大量家财,一时闻名遐迩。在他的带动下,齐氏家族成员或到东北淘金,或出钱增资入股,或外出打工挣钱,逐渐积累起财产。到1800年,齐西村已有好几户大商户。
1850年以后,齐西村发展进入了最为辉煌的阶段。齐荩臣、齐恩海等人涉足茧绸业,齐荩臣的“广顺号”等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多个分号的大型商号,《盛京时报》曾报道说“广顺、德发、顺生合、裕升庆等商号,每日售卖年货均在六七千吊左右。”清光绪年间,齐氏家族的齐忠甲、齐绅甲兄弟,齐耀珊、齐耀琳兄弟,先后考取进士,进入仕途。齐恩铭则考取武进士,同时尚有多名举人,齐氏家族由商入仕,进入全盛时期。
家底殷实的齐西人,开始大规模建房置地。今天齐西古民居群的建筑,多数是1800年至1900年之间建造的。
据悉,齐西古民居群有52处民居,建筑规模达到52000平方米,建筑布局坐北朝南,大门东西向,风格古朴,色调以灰色为主,砖木结构,使用青砖、灰瓦、青石、松木、杨木建设,东西山墙常各开一窗,房屋四角有精美砖雕,充分体现我国古代北方建筑的特色。在每排房屋两侧山墙上,都嵌有“泰山石敢当”以镇宅保平安。
与其他地方建筑不同的是,由于地处滨海地区,土壤盐碱度较高,齐西民居在地面以上四五十厘米处,安置了15—20厘米厚、青石材质的隔碱石,以阻隔盐碱沿墙体上行而影响房屋质量。
近年来,龙池镇加大了对齐西村古民居群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严格控制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较好地保持了民居群的历史格局和原始风貌。齐西古民居群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齐西村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
从去年开始,在原有纺织和盐业的基础上,龙池镇在齐西村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启动建设了总面积达500多平方米的村史馆、民俗馆、剪纸馆、写生馆和盐业馆。目前,展馆已对外开放,游客们在齐西村的深宅老巷里,细细地感受着历史的变迁;在与各种文物的对话中,静静地体验着民俗的传承,以及乡村文化旅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