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街道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 提高社区管理服务功能
都昌街道位于昌邑市中西部,面积168平方公里,辖82个行政村,2.7万户,人口8.8万,耕地面积13万亩。按照“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要求,服务半径2公里以内,将街道划分为12个社区,其中城市社区5个,分别是利民社区、新村社区、都昌社区、南逄社区和育新社区;农村社区7个,分别是:双台社区、永安社区、候章社区、马埠社区、伍塔社区、王耨社区和城西社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积极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社区投入,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积极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社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在基础建设、党的建设、共驻共建、再就业扶贫、党员活动中心建设、社区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特色,现将社区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基本情况
(一)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我街办组成专班对辖区开展调查,按照“尊重历史、结合实际、便于管理、着眼长远”的原则,将都昌合理划分成12个社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街办把社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服务群众、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来抓。
1、高要求加强组织建设。一是配齐配强社区干部。社区刚成立时,我街道从开发区和办事处机关推选33名干部到社区工作。2007年,我街道在市政府、市残联的支持下,又公开招聘了一批残疾人联络员和计划生育专干。目前,12个社区共有干部89人(含市挂职干部7人),其中:社区书记10人(兼主任1人),主任9人,文书及干事20人,劳动就业协管员19人,残疾人联络员10人,计划生育专干14人。在社区干部的选任上,我们一方面推行办事处、站所干部下到社区任职,消化办事处富余人员,另一方面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和竞争上岗,使一批充满朝气、热爱社区、熟悉管理的年轻同志进入社区,充实了社区力量。目前,社区干部中党员比例明显提高,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大幅度改善。
2、高起点加强阵地建设。为了大力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在市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街道与社区的共同努力,我们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都昌街道双台社区,2008年6月建成,总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社区办公和服务住房面积为300平方米,总投资85万元。永安社区服务中心2008年12月建成,社区服务中心面积6600平方米,社区办公和服务住房面积为800平方米,总投资80万元。侯章社区服务中心2008年12月建成,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社区办公和服务住房面积为320平方米,总投资80万元。马埠社区2009年3月建成,总占地面积9.88平方公里,马埠社区服务中心位于都昌街道榆林村村南,总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总投资95万元。伍塔社区服务中心2009年8月建成,总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社区办公和服务住房面积为600平方米,总投资75万元。王耨社区,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面积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总投资35万元。城西社区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面积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总投资25万元。5个城市社区均于2010年下半年建成,南逄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面积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总投资100万元;利民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面积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总投资100万元;新村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面积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总投资100万元;都昌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面积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总投资120万元。
(二)强化管理,规范运行,增强社区凝聚力战斗力
我街道立足规范社区运行,从抓机构、抓制度、抓队伍入手,努力提高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能力。
1、依法选拔社区干部。依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央、省、市有关精神,通过依法选举等程序,召开了社区代表大会,成立了社区协调议事会、社区居委会,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社区工作干部队伍。同时,制定出台了社区居委会干部管理制度,加强社区干部学习培训,落实社区工作人员各项待遇,增强了社区干部做好社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按章规范社区运行机制。围绕居民自治的原则,在推进社区建设中,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重要方面,我们出台了《都昌街道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实行了社区干部分片包保制度,制定了《社区居民会议制度》、《社区居务公开制度》、《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社区居委会干部守则》和《社区共建会议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注意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依法支持居委会和其他组织履行职责。通过建章立制,划分了职能,明确了权利和义务,保证了社区各项工作有效运转。
3、倾力开展共驻共建活动。积极探索社区共驻共建新机制,建立完善社区党建联席会等制度,充分发挥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一切社会力量的共建作用,努力形成了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工作合力和运行机制。
(三)拓展服务,打造平台,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社区
我们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努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一是积极开展计划生育服务。为规划都昌辖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按市政府要求,都昌街办配齐了社区计生专干,投入100多万元添置了办公设施,同时推行了“十制”开展计生工作。即:党委每月例会制度;办事街道计划生育例会制;村(居)计划生育月例会制;下基层月工作周制度;月抽查暗访制;街道干部包村(居),村(居)干部包组,中心户长包户的包保责任制;育龄妇女登记、检查、入户访视制度;违法生育群众举报制度;计生工作单位一把手负责制;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二是大力打造社区救助服务平台。积极落实社区困难群众低保和社会救助政策,依法保障居民生活权益,及时为社区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为特困群众提供生活救济,实现应保尽保。三是努力打造社区创业服务平台。认真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把“零就业家庭”作为重点,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援助措施,通过技能培训、介绍就业岗位、提供就业信息等途径,今年共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1970 人,为5300名社区待业青年提供劳务信息,帮助其实现了就业。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和队伍,积极倡导自助、互助和志愿服务等公益性服务,共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5个,志愿者人数230 人,今年为群众义务服务近千人次。四是积极构建社区卫生、文化、治安、环境服务平台,建设平安祥和的人居环境。社区居委会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小区创办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社区警务室,开展平安小区创建活动,建立了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及时化解邻里之间、社区居民之间小矛盾、小纠纷。发动驻辖区单位和群众,做好辖区内“门前三包”、小区卫生、环境绿化,先后硬化小街小巷25条达5000多米,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落实小街小巷保洁员127人,社区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五是着力发展社区文化。以“建设和谐社区”为主题,新村社区在“三八”妇女节开展了拔河比赛,利民社区在“五一”劳动节开展了篮球比赛,都昌社区在“七一” 举办了 “纪念建党90周年”广场文艺演出,以“反腐倡廉”为主题,开展了“文明家庭”党建示范社区争创活动。我街道还开展了食品、药品、疾病防控进社区,法律援助、科普知识进社区等活动。
二、下一步打算
近年来,我街道在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在工作中也存在许多不足。针对实际出现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为居民搞好服务。要解决从“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的认识,把“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口号,变为实际行动。要了解居民“所急、所需、所盼”,及时解决居民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拓宽服务领域,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居民的心坎上,当好居民的贴心人。要尽一切可能、采取一切形式,激发居民的参与意识,增强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发动居民为社区工作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加强小街小巷建设,为居民生活起居提供优质服务。社区要努力增加载体,创新方法,增添举措,通过开展各种新颖的、可行的、切合辖区单位和居民实际需要的活动,为社区的长足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是做好共驻共建工作。要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密切关系,整合资源,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力量,齐抓共管,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做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联姻”,从物质条件上、政治思想上、工作制度、工作水平和方法上帮助、指导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联合辖区单位共同开展帮困助学、就业扶助、扶贫救弱、便民服务等活动。实行社区治安联防。组建义务巡逻队、帮教小组,健全楼院看护,整体联动,共同解决社区内治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干部、职工、居民共同参与社区环境绿化、净化、美化工作,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实行活动联举。积极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兴办社区文化事业,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利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是加大社区投入。建议政府加大对社区工作经费的投入,科学测算社区日常工作经费需要并纳入财政预算,严格落实“费随事转”,为社区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对多环节、多头拨付的社区专项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的管理与整合。完善社区建设资金管理体制,理顺市与区、街道、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的管理模式。建议相关部门在进行小区开发时按开发面积10元/每平方米的标准收取社会事务管理费,交到社区作为对小区居住人员的管理费用,国有企业改制时留下部分国有资产或资金,作为聘请人员管理原厂区居民的费用。通过财政支持、社会共建、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等多元化渠道筹集社区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和保障力度。